回歸25年 香港這樣走過
回歸25年 香港這樣走過
2022年7月1日,香港即將迎來回歸25周年紀念日,這是國家和香港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回望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香港取得驕人成就,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各項社會事業邁上新台階,「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只要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一定能夠建設更輝煌的未來,續寫「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篇章。
向上滑動
探索香港回歸歷程
向下滑動
探索香港回歸歷程

香港回歸
進入「一國兩制」新時代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歷史上重要的一天。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23時59分,英國國旗在英國國歌樂曲聲中緩緩降落,英國在香港156年的管治宣告結束。
7月1日零晨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徐徐升起。
中國政府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香港從此進入一個新時代。
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特區政府成立
實現「港人治港」

1997年7月1日,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凌晨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董建華宣誓就職,成為回歸後首位行政長官。
第一屆行政會議成員、臨時立法會議員、終審法院常設法官等亦先後宣誓就職。
在經歷了一個半世紀的英國管治後,香港終於實現「港人治港」。
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

回歸後不久,香港就面臨首個嚴峻挑戰: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10月下旬,國際貨幣炒家累積大量港元空倉,意圖衝擊聯繫匯率,同月23日的隔夜拆息飆升至接近300厘,香港恒生指數大跌1211.47點。
1998年8月,港元、本地股票和期貨市場再度持續遭受投機者大舉狙擊。

中央支持保繁榮穩定
促進經濟發展

在請示中央政府後,香港政府於8月15日宣布動用外匯儲備於股市及期指市場入市,打擊炒家操控市場的行為。最終以近1,200億港元大量購入港股,迫使炒家撤退。
中央政府不僅堅持人民幣不貶值,還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資機構,全力以赴支持香港特區政府的護盤行動,成為香港戰勝金融風暴襲擊的堅強後盾。

CEPA實施
注入發展新動力

除了97年亞洲金融風暴,在回歸25年間,中央亦多次出手,幫助香港渡過難關
2003年,「非典」疫情嚴重打擊香港零售業及旅遊業,失業率從2001年的5.1% 升至2003年的7.9%,反映香港當時正陷入經濟衰退。
內地與香港簽訂首項自由貿易協議《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允許香港產品零關稅進入內地,放寬內地對香港服務業的准入領域以及貿易便利化。
十多年來,CEPA及其補充協議,涵蓋貿易、金融、旅游、文化、國際交流、區域合作等範疇,給香港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CEPA簽署儀式

「自由行」提振零售旅遊業
經濟效益前所未見

CEPA中的「個人遊」計劃(俗稱自由行),吸引大量旅客從內地來港,帶動香港入境旅遊發展。到訪香港的內地旅客人次由2002年的638萬,大幅度增加至2013年的4075萬,佔每年訪港旅客總數的比例由41.2%急升至75%。
「個人遊」為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效益。數據顯示,從自由行放開以來至2014年6月,香港零售額翻了一番;自由行開放前九年,赴港個人遊給香港帶來的直接旅遊收入就高達3462億港元。
  • 2003年
  • 2003年6月
  • 2004年
  • 2004年6月
  • 2011年
  • 2011年3月
  • 2011年8月
  • 2014年
  • 2014年11月
  • 2019年
  • 2019年2月
  • 2019年11月
  • 2021年
  • 2021年

中央惠港政策措施總覽

CEPA簽署、實施「個人遊」計劃

CEPA充分體現中央對於香港的支持,涵蓋貿易、金融、旅游、文化、國際交流、區域合作等範疇,給香港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對內地而言,CEPA也讓內地企業獲得「走出去」的最佳跳板,助力內地經濟發展。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

合作領域主要包括基礎設施、產業與投資、商務與貿易、旅游、農業、勞務、科教文化、衛生防疫等方面,為加強港澳地區與泛珠三角地區的經貿往來奠定基礎,亦為香港發展提供了許多機會。

「十二五」規劃綱要列港澳專章

「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第五十七章題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提到支持香港、澳門充分發揮優勢,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提出要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支持港澳培育新興產業、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

中央政府公布36條惠港措施

「惠港36條」是中央按照「十二五」規劃制訂支持香港進一步發展、深化內地與香港經貿金融合作的系列新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大幅提升內地對香港服務貿易開放水準,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等六方面內容。

滬港通開通

滬港通不僅有利於通過增強內地資本市場的綜合實力,更鞏固了上海和香港兩個金融中心的地位,亦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并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

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加上「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在大灣區建設擔當重要角色,一方面促進和支持區內經濟發展,提升大灣區在國家雙向發展中的角色和功能,同時便利香港優勢產業在大灣區的發展,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大灣區16項惠港新措施公布

中央政府公布十六項普及惠民及便利香港專業界別到大灣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將進一步便利港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就業和居住,以及加強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等方面便捷流通。

中央陸續出《「前海方案》和21條惠港利民政策

《前海方案》明確進一步擴展前海合作區發展空間,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強調要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準,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 #1
  • #3
  • #5
  • 2.86
  • 20,000
  • 387,110
  • 414,759

經過25年發展,
香港經濟成就幾何?

  • #1
  • #3
  • #5
  • 2.86
  • 20,000
  • 387,110
  • 414,759

世界經濟自由度 #1

菲沙研究所在《世界經濟自由度2021年度報告》再次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自報告開始發布以來,香港一直位列全球第一。

航空貨運量 #1

據國際機場協會統計,香港於2021年的航空貨運量位居全球第一。

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1

香港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截至 2021 年年底,人民幣存款總額高達 9,447 億元,全球約75%的離岸人民幣支付款額經香港處理。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 #3

2022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香港排名全球第三位,僅次於紐約及倫敦。

外來投資 #3

據聯合國《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於2020年吸納直接外來投資達1,192億美元,全球排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及中國內地。

全球最便利營商地方 #3

在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香港位列「全球最便利營商地方」第三位。

世界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5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2 年世界競爭力報告》,香港在世界最具競爭力經濟體中排名第五。

2.86萬億

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從1997年的1.37萬億港元,增至2021年的2.86萬億港元,增長超過一倍。
香港外匯儲備由1997年7月的661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4月的4,657億美元。
銀行總存款由1997年7月的27,320.27億元,增加至2022年3月153,493.29億元。

20,000港元

香港就業人士每月工資中位數由1997年的10,000港元,增至2022年4月的20,000港元。
每月家庭入息中位數由1997年的19,000元,增加至2021年的27,500元。

387,110港元

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9,186港元,增至2021年的387,110港元,位居全球第21位。
2020年勞動人口約389萬,其中男性佔49.9%,女性佔50.1%。大部分就業人士從事服務行業,其中從事公共行政和社會及個人服務業佔29%。

414,759港元

香港本地居民人均收入由1997年的223,441港元,增至2021年的414,759港元。
香港私人消費開支由1996年的854,797港元增至2021年的1,866,195港元,增幅達118%。

法制及政制發展穩步向前

在法制及政制方面,香港在回歸25年間亦取得不少進步:不斷健全中央依照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特區行使全面管治權的法律制度,完善特區與憲法和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同時有序地逐步推動完善選舉制度,令香港特色民主邁向新台階。

居港權爭議
特區政府首次提請釋法

1997年7月1日,年約10歲、父親為香港永久居民的吳嘉玲從內地偷渡來香港,未能獲得居港權。吳嘉玲在父親代表下提出司法覆核指入境條例有關修訂違憲,其後同樣提出司法覆核的人士增多。
1999年1月29日,終審法院對吳嘉玲案作出判決,香港永久性居民在內地所生子女不論其父母是在子女出生之前或之後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皆享有居留權。
政府當時估計,倘若依照終院裁定執行,10年內會有約167萬人可從內地大規模移居香港,甚至通過非法途徑偷渡來港,將對本港社會入境管制及人口造成沉重壓力。

1999年6月26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列明港人在香港以外所生子女,依照基本法有關規定須循合法途徑來港,才享有居港權。
這是人大常委會首次就基本法作出解釋,為香港解決類似爭端開了先例。
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解決了特區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避免了十年內增加四分之一人口帶來對住房、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等不可承受的壓力。

五次釋法及其影響

第一次釋法
避免了香港在十年內增加四分之一人口的問題。
第二次釋法
確立了「政改五步曲」,成為以後政改的程序。
第三次釋法
釐清了有關特首任期的法律問題,止息當時的紛爭。
第四次釋法
釐清「國家豁免權」,香港法院無權受理美國一個基金追討剛果民主共和國債務的案件,變相令美國公司敗訴。
第五次釋法
未按法例要求宣誓且辱華的人士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
  • 1999年6月
  • 2004年4月
  • 2005年4月
  • 2011年8月
  • 2016年11月

中央果斷出手
制定國安法護港安寧

2019年,一場「修例風波」席捲全港,持續發生「港獨」「黑暴」等激進暴力犯罪行為,導致香港的法治核心價值遭受極大衝擊,嚴重破壞香港安定繁榮,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危害國家安全。
非常時刻,中央果斷出手。2020年5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決定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制定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於2020年6月30日獲得通過,並按照《基本法》第十八條的程序列入《基本法》附件三,隨即在香港頒布實施。
全國人大表決通過
《有關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香港國安法》的定立及實施,堵塞重大法律漏洞,維護社會安寧,保障政權安全,扭轉社會亂局,讓香港回復穩定,從而改善香港的營商和投資環境,帶來了香港局勢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
自《香港國安法》實施起,截至2022年3月31日,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而被拘捕的共175人,當中共112人(佔被拘捕的人數的64%)和五間公司被檢控。
至今,共八人被定罪(佔已完成審訊的人數的100%),而被還押候審及獲准保釋外出的人數分別為78人和59人。

完善選舉制度
堵塞體制漏洞

在修例風波期間,亦有人企圖利用當時的選舉制度的漏洞和不足,操作抗拒中央全面管治權的反中亂港勢力通過選舉進入特區政治體制,若成功定然會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不單令「一國兩制」岌岌可危,更會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全國人大於 2021 年 3 月 11 日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
其後,根據全國人大的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於 2021 年3 月 30 日通過新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和附件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
香港特區政府已履行以本地立法落實完善選舉制度的憲制責任。《2021 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於 2021 年 5 月 31 日正式刊憲生效。
全國人大表決通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

在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已經成功舉辦選委會選舉、立法會選舉以及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三場重大選舉,各候選人頻繁落區講述政綱及理念,展現愛國愛港情懷和參政議政能力。
香港自此擺脫困擾多年的選舉亂象,告別對抗撕裂的惡性競爭,呈現出理性建設的選舉文化,形成了優質民主、實質民主的成功範本,進一步貫徹「愛國者治港」原則,是發展香港特色民主的成功實踐。
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正處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相信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一定會展現新氣象,香港發展一定會譜寫新篇章。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橙新聞 版權所有